



泗门谢氏古称四门谢氏,是炎帝之后神农氏,出自姜姓。裔孙伯夷封为吕侯,西周时期,其后裔申伯为周宣王的舅父,因辅佐周宣王中兴有功,被封于谢邑,其后失国,子孙及谢邑中人,皆以邑为姓,世居河南。谢氏后人尊申伯为得姓始祖。
谢姓在历史上最兴盛时期,是三国至南朝时期(公元220-580年),东晋宰相谢安(320-385年)及其弟谢石,其侄谢玄,以及谢玄之孙谢灵运,都在历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。谢安与另一宰相王导,曾并称“王谢”。
晋朝时,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县一带)人国子祭酒谢衡,带族人迁至会稽(浙江上虞县)始宁之东山。谢衡的十八世孙谢造,五代时任台州同知,又自始宁迁居临海。宋太傅惠正公是谢造后裔,宋末谢太后谢道清是惠正公的孙女。宋末元兵入侵,谢太后恐族人受株连,诏令谢氏子孙各徙他乡,于是侄曾孙长二公,自临海迁居余姚东山之四门(浙江余姚市泗门镇),至明初时,长二公六世孙谢芝行良二,率二子兴,旺。自四门迁居山东郯城红花埠沭河东的梅岭村(现名谢老庄村)。至今已600多年。此支谢氏遍布郯城新沂等沭河两岸。
梅岭谢氏族谱多次修谱,清雍正年间,十三世祖浩公,始创梅岭谢氏族谱,二修于道光,三修于咸丰,四修于同治,五修于公元1985年,最近一次修谱于2009年。
明嘉靖年间的谢丕,是探花及第,曾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。曾为家谱作序。
姓氏的郡望亦称地望,是表示此家族的发祥地或望出之地。梅岭谢氏系陈郡阳夏祭酒公之后,故称陈郡阳夏谢氏。后迁居会稽始宁之东山,又称东山谢氏。后迁居余姚四门,又称四门谢氏。自明初迁来郯城,
世居梅岭村,乃称梅岭谢氏。
梅岭谢氏的堂号是:玉树堂,又称宝树堂。
元修公十房廷璵公后裔主要居住在郯城重坊镇一村和谢老庄。迁璵公排行第十,文痒生。梅岭谢氏第十三世谢大纬有四子,皆住重坊。现已至20多世。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