郯城在历史上有多少种称呼?

郯城在历史上有多少种称呼?-墟里云乡-光辉视界|村镇历史|姓氏宗族|地名由来
郯城航拍高清原视频下载
此内容为付费资源,请付费后查看
6.6
限时特惠
16
立即购买
您当前未登录!建议登陆后购买,可保存购买订单
付费资源
郯城在历史上有多少种称呼?-墟里云乡-光辉视界|村镇历史|姓氏宗族|地名由来

夏商时期,此地为少皞后裔炎族聚居地,故称 “炎地”。

西周初,炎族首领被封为子爵,建立 “炎国”,作为鲁国附庸。“炎” 古音读 “谈”(Tan),后逐渐演化为 “郯”。

春秋时期,“炎国” 正式更名为 “郯国”,成为独立诸侯国。郯国以 “鸟官” 制度闻名。

秦统一后设 “郯郡”,治所在郯县,辖境北至临沂,南抵长江以北,是当时重要的行政区划。楚汉之际曾短暂恢复 “郯郡” 名称,西汉时复称 “东海郡”。

汉朝改称 “东海郡”,郯县为郡治及徐州刺史部治所,成为区域政治中心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东海郡多次改称 “东海国”,但郯县始终为核心治所。

唐贞观元年(627 年),郯县并入下邳县,改称 “郯城乡”,这是 “郯城” 作为政区名首次出现。

唐宪宗元和年间(806-820年),以“郯城乡”为基础复置“郯城县”。此后虽曾省入临沂县,但“郯城”名称沿用未绝。
元末正式复置郯城县,明清及民国时期隶属关系虽有变化,但名称稳定至今。

温馨提示: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5-08-17 20:42:24,某些文章具有时效性,若有错误或已失效,请在下方 留言或联系 墟里云乡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4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