郯城县胜利镇徐腾蛟

徐腾蛟(1898一1933)字孟章。郯城县胜利乡徐圈子(今南刘宅子)村人。南刘宅子村原名池桥口,始建于明洪武年间,因地处武河弯道处的池桥旁而得名。至清道光年间,徐圈子、刘宅子、东运长三村合并为 “刘宅子”,后因与镇域北部的刘宅子村重名,1958 年以地理方位改称 “南刘宅子”。

出生于富裕家庭的徐腾蛟,在193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为了给苍山暴动筹集枪支弹药,将自家的100余亩田地和其他物品变卖。暴动失败后,为继续秘密建立工农武装,又卖掉了继承二伯父的100亩土地。
1933 年 6 月,国民党当局,在苍山地区强制推行 “土地陈报”(重新丈量土地以增加赋税),激化社会矛盾,引起农民强烈反对。
中共临郯县委决定发动武装起义,成立暴动总指挥部,
郯马地区暴动队伍总负责徐腾蛟、凌云志;苍山地区暴动队伍总负责刘之言、郭云舫。决定暴动由4路起义队伍组成,既郯码地区的徐腾蛟部近300人,凌云志部100余人,张鲁峰部100余人;苍山地区刘之言与郭云舫部近40人。
初期聚集了约 2000 名农民,手持大刀、长矛、土枪等武器,提出 “打倒土豪劣绅”“分粮分地”“建立苏维埃” 等口号,一时震动鲁南。
国民党当局急调临沂、枣庄等地驻军及地方民团数千人围剿。
。因暴动队伍缺乏正规军事训练,武器简陋,在敌军优势兵力进攻下节节败退。7 月 5 日,苍山堡垒村被攻破,刘之言、郭云舫等领导人被俘,次日英勇就义。徐腾蛟在郯城地区的行动也因叛徒告密失败,他于同年 9月被捕,9月7日,在郯城西门外英勇就义,年仅35岁。

温馨提示: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5-08-12 12:37:34,某些文章具有时效性,若有错误或已失效,请在下方 留言或联系 墟里云乡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8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