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坊镇是郯城县知青人数最多的乡镇。这些知青主要分布在王场、宋园等 11 个村庄,其中宋园村作为核心安置点,曾集中安置过第三批知青(1976 年)。值得注意的是,重坊镇知青群体以城镇非农业户口青年为主,年龄普遍在十六七岁,部分知青如陈宗权作为队长,需承担协调生产、管理团队的职责。
知青们的日常围绕农业劳动展开,包括种植小麦、水稻等农作物,参与水利建设如开挖知青渠。生活条件艰苦,初期面临食宿难题:
- 饮食:因缺乏烹饪经验,知青曾用肥皂盒倒扣制作窝头,后期逐渐掌握蒸馒头、腌制咸菜等技能。
- 住宿:多居住在集体宿舍或农户家中,如宋园村知青宿舍为黄泥墙结构,床铺以木板搭建.
- 劳动技能:从最初的农活生手到熟练掌握耕地、收割、农具维修等技能,知青们普遍经历了从城市青年到农业劳动者的角色转变。
重坊镇通过实体场馆与文化活动,系统保存并活化知青历史:
- 知青文化产业园:占地 20 亩,设有知青精神展馆、生活体验区等五大功能区,以实物(如永久牌自行车、上海牌缝纫机)和场景复原(如绿皮火车、知青食堂)再现历史。馆内收藏的 344 名知青名册、劳动工具等珍贵资料,成为研究当地知青史的重要物证。
- 知青博物馆:2015 年建成开放,分三个展室展示知青生活用品、工作档案及书信,其中陈宗权等老知青捐赠的马灯、笔记本等物件,直观呈现了当年的生活细节。
- 教育实践基地:近年来,当地组织中小学生参观知青馆,通过 “肥皂盒做窝头” 等互动体验课程,让青少年理解艰苦奋斗精神。
重坊镇的知青历史不仅是个体青春的注脚,更是中国城乡关系变迁的微观缩影。如今,当地通过文旅融合、教育实践等方式,将这段历史转化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,使知青文化从历史记忆升华为具有现实意义的文化符号。

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THE END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