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河南《项城县志》宣统年间版是项城县重要的地方志文献,由张镇芳修,施景舜纂,于宣统三年(1911 年)成书。以下是其详细介绍:
- 编纂背景:项城历史悠久,名人辈出,有着丰富的乡邦资料和修志传统,但此前的县志存在诸多不足,如明万历年间的志书草创初成,详略不当,谬误百出;清顺治、康熙、乾隆年间的志书因循守旧,未能弥补前人缺失。到了宣统年间,西学思潮传入,新式科技发展,交通通讯便捷,为资料的搜集提供了便利条件,同时项城在清代学风淳厚、科第昌盛,人才辈出,为修志提供了人文素材和后备力量,在这样的背景下,张镇芳决定出资修志。
- 编纂人员:主修人张镇芳是袁世凯兄嫂之弟,光绪十八年进士,清末新政期间署理直隶总督,民初任河南都督兼民政长,后为天津盐业银行董事长,他学识渊博,资本雄厚,为修志在学术、技术和资金上提供了充足保障。主笔为豫东名士杨仲唐、施景舜,其中施景舜字虞琴,睢州(今河南睢县)人。
- 体例与内容:该志共 32 卷,首 1 卷,末 1 卷,约九十万字。内容详尽记载了明清时期项城全县的人文、地貌、风俗、人情、历史渊源等,对项城各界名人及袁氏家族各位先祖的记述客观、翔实。在体例上,该志测量绘图以开方计里为经,以县乡集铺川渠为纬,先为一总图举其大纲,复每区每牌各为一分图,此外还包括沿革表等内容,做到了征今考古相结合。
- 价值与影响:《项城县志》宣统年间版是项城历史上最为详尽、完备的县志,它弥补了前代县志的不足,为研究项城的历史、地理、文化等方面提供了丰富、准确的资料,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,是研究项城地方史的重要典籍。



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THE END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