沂河之畔,郯城县新村开发区的土地上,矗立着一部活着的编年史。那株被当地人尊称为 “老神树” 的古银杏,以三千年的树龄,在 36 平方公里的银杏园旅游区内,书写着生命与庇护的传奇。
这株雄性银杏高 37.6 米,胸径 2.24 米,冠幅铺展如绿色穹顶,覆盖 20.1×29 米的土地。它的年轮里刻着西汉永光年间的风霜,树干中流淌着隋唐的月光。最令人称奇的是,树底那枝由官竹寺僧人嫁接的雌枝,每年都挂满金黄的果实,打破了银杏雌雄异株的自然法则,仿佛在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。
在这片被誉为 “天下银杏第一乡” 的土地上,银杏的故事可追溯至 1500 年前。唐代尉迟敬德重修官竹寺时,亲手栽种的古松至今仍在寺址旁挺立,与散落的碑刻共同见证着岁月更迭。当年的官竹寺曾是全国 108 寺之一,香火鼎盛时,暮鼓晨钟与银杏叶的簌簌声交织成曲,陪伴着沂河两岸的世代百姓。民间传说里,这棵银杏的诞生充满神话色彩 —— 王母娘娘遗落的仙果在此生根,吕洞宾的神力护佑其成长,让它从两粒果实长成如今的参天巨木。
“老神树” 的生命奇迹远不止于此。每年谷雨,它释放的花粉能滋养方圆二三十公里的雌树,让新村乡的银杏林年复一年地繁茂;春日里,它比同类树早半月抽芽,抢先宣告生机的降临;深冬时,它迟至十二月上旬才落叶,且能在三四个小时内完成一场金色的谢幕,仿佛在用生命最后的绚烂慰藉寒冬里的人们。更神奇的是,多年前狂风折断的枝干,晾晒十余天后植入土中竟能重生,新株的发芽落叶时间与母树分毫不差,延续着不朽的生命密码。
如今,这株古树早已超越植物的范畴,成为沂河两岸的精神图腾。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与四月初八的庙会,香客们循着祖辈的足迹而来,在树荫下祈福还愿。人们相信这棵 “老神树” 有惩恶扬善的灵性,能听见每一个虔诚的心愿。1979 年它被列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,2004 年获评 “中华名木”,在新村银杏古梅园的呵护下,继续见证着时代变迁。
当沂河的流水千年如一日地东去,这株古银杏始终伫立在岸边。它的根系在地下蔓延五六亩,如同无数坚韧的手臂,牢牢抓住这片土地;它的枝叶在风中摇曳,仿佛在向每一个路过的人讲述生命的顽强。从西汉的初植到如今的繁盛,从官竹寺的晨钟到国际银杏节的欢歌,这株古老的银杏,早已将自己的生命之歌,融进了沂河两岸的烟火人间,成为庇佑一方百姓的永恒图腾。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