郯城港上珩头村

珩头村人的善良,是递过去的两个馒头,捧出来的一碗热水,更是一脸的微笑与包容。“傻计划” 与 “憨南京” 的身影,现在应该还有人能记得。
他们都是出生不久,就成了残障孤儿,幸运的是,他们一直被珩头村人温柔对待。最可敬的是90多岁的李西从老人,他曾一直默默地照顾着他们。
善良是夜晚的灯光,总在不经意间给夜行人带来一份安心!
元顺帝至正年间,天下大乱,山东行省战乱频繁,各地田地荒芜,十室九空。明朝建立后,洪武帝下令,迁山西省之民垦山东省之荒地。
刘姓一族奉皇命转赴山东。于洪武四年(1371年)春,由山西平阳府,经洪桐县大槐村集中站,过娘子关,经河北省正定县,枣强县入山东省郯城县。
起初居住在沂河东岸伏龙岗,建刘珩村,号东盛堂。在伏龙岗东面有岗头村,始由董、米、商、戴、梁五姓初建。
历经明朝及清朝,又至民国时期,其它姓氏相继迁入此地。1668年的郯城大地震后,岗头村和刘珩村合并为珩头村。建国后,沿为珩头西村,珩头中村,珩头东村。

“珩”字, 是指中国古代礼器或配饰中的一种横玉,多呈长条形,上端有孔,可穿绳悬挂。珩头村也呈长条形,村东头有一池碧水,村庄整体形似一块横玉。
珩头东村由16个姓组成,以王姓居多,珩头西村由18个姓组成,以刘姓居多。多姓氏组成的大村落,以及几百年的交流融合,在此地形成了一场每年春天都会举行的古会,
农历三月正值春暖花开之际,为了珩头这三天的古会,苏鲁两省邳州、郯城、苍山三县的商贩艺人早早行动 —— 提前两天便赶赴会场占据有利位置。
他们怀揣着对生活的期许,只为在这场热闹的集会中,为辛劳的自己和家人挣得一份收成。

温馨提示: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5-08-10 15:40:06,某些文章具有时效性,若有错误或已失效,请在下方 留言或联系 墟里云乡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8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